休闲养生与健康管理微专业

发布时间:2025-03-16浏览次数:10

一、培养目标

 培养具备现代休闲养生与健康管理理论知识、实践能力,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和协调沟通能力,掌握休闲养生与健康产品生产及服务技能等多方面的应用型高级人才。毕业后主要在休闲养生、餐饮机构、养老机构、医疗保健、健康管理、食品营养、体育健身等单位工作。

二、修读对象及条件

 1.本专业面向全校各类专业本科大二学生;

 2.主修专业成绩良好,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对本专业感兴趣。

三、招生人数

 招生人数:60人

四、教学计划


五、线上宣讲

 线上会议:钉钉群

 请有意向同学,扫描进群。

 宣讲时间:

 2024年12月19日 19:00

六、常见辅修专业、微专业问题解答

 1.什么是辅修专业、微专业?

 答:辅修专业是指学有余力的本科生在攻读主修专业的同时,修读另一个专业的主要课程而获得相应证书的学习方式。

 微专业是指学有余力的本科生在攻读主修专业的同时,修读另一专业的核心课程,对完成微专业课程学习并达到要求者,由学校发给微专业证书。

 2.如何获得辅修专业证书、微专业证书?

 答:修读辅修专业的学生,在最长修读年限内获得主修专业毕业证书完成并取得辅修专业培养方案规定的学分,发放辅修证书。未能获得主修专业毕业证书者,不单独颁发辅修证书。学生主修专业学业结束,无论毕业或结业离校,辅修学习同时终止。

 修读微专业的学生,在主修专业毕业前按要求获得微专业培养方案全部要求学分的,作为证明,学校将授予其微专业证书。未获得微专业证书的学生,所修微专业课程学分可以申请替代相近任选课学分。

 3.学校都开设哪些辅修专业、微专业?

 答:可以关注教务处网站、学校OA系统通知和院系公布的教学计划和招生说明。

 4.是不是所有的辅修专业、微专业我都可以报名?

 答:学校OA系统通知、院系公布的教学计划和招生说明会有具体辅修专业和微专业的报名要求。

 5.报名辅修专业、微专业需要符合什么条件?

 答:需要符合以下条件:(1)取得本校正式学籍的全日制本科在校生; (2)遵纪守法,品行端正,无违纪记录;(3)申请时,主修专业的已修课程平均学分绩点要求在2.0及以上(具体以各专业要求为准);(4)根据学校公布开设的辅修、微专业的招生计划,各专业有具体要求; 

 6.怎么报读辅修专业、微专业?

 答:根据学校公布开设的辅修、微专业目录,学生网上申请报名,经审核同意、缴费后,可以参加辅修、微专业学习。

 7.辅修、微专业课程成绩如何记录?

 答:辅修、微专业课程成绩与主修课程成绩一样,计入学生成绩总表,学生可登录教务系统进行查询。

 8.修读的辅修、微专业课程成绩可以申请学分互认吗?

 答:辅修专业、微专业课程若与主修专业课程相同可以互认学分,由学生本人申请,经主修学院和辅修/微专业学院认定,教务处备案后执行。

 9.修读的辅修、微专业课程不及格怎么办?

 答:辅修专业、微专业课程考核不合格者,由学院安排1次补考,补考不及格者,须重修学习。考核中作弊的,该课程记“0”分,直接重修,并按照有关规定给予处理。

 10.修读了辅修专业、微专业后是否可以中途停止?

 答:因故不能继续学习的学生,由学生本人提出书面退出申请,一般应在学期开学两周内办理,经开办学院签署同意意见后送教务处审批,审批通过者可办理相关手续,凭借缴费收据退还已预交的学分费余额。

 11.学习过程中,学校可以终止学生修读辅修专业、微专业资格吗?

 答:凡主修专业的学习受到学习困难预警及以上处理的学生,终止其辅修专业、微专业学习。

 12.修读辅修专业、微专业的学分可以计入主修专业毕业总学分吗?

 答:不计入。 

 13.辅修专业、微专业修读影响主修专业(学位)的修读吗?

 答:辅修专业、微专业课程考核不合格的,不影响评奖评优和毕业资格。

 14.大四毕业时辅修、微专业课程还没完成,能申请延期吗?

 答:不可以。学生主修专业学业结束,无论毕业或结业离校,学习同时终止。

 15.什么时候可以申请辅修证书、微专业证书?

 答:须在毕业学期开学后五周内,向辅修专业、微专业开设院系提出申请。

 16.未能获得主修专业毕业证,是否可以单独申请辅修专业证书、微专业证书?

 答:不能。

 17.未能获得辅修专业证书、微专业证书,是否可以申请把辅修专业、微专业课程从成绩单中去掉?

 答:不可以。学生在校期间所修课程的成绩和学分均保留在本人成绩单中。 

 18.辅修专业证书、微专业证书是什么样的?

 答:辅修证书、微专业证书单独发放。

 19.修读辅修专业、微专业需要收费吗?

 答:需要。辅修专业、微专业正常收取学分费150元/分。如遇政策调整则按照新的文件执行。

 20.修读辅修专业、微专业的学习形式?

 答:辅修、微专业的教学时间和方式,由学校视情况协商决定。辅修、微专业学生数一般不少于10人的,单独编班组织教学。另有插入主修专业课堂学习、线上学习、线上线下混合学习等多种形式。